新闻中心 /News
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联合主办的中老年瑜伽跨学科研讨会顺利召开
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联合主办的中老年瑜伽跨学科研讨会顺利召开2024年1月10日,由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主办,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骨质疏松分会、解放军总医院第八医学中心老年科承办的“中老年瑜伽跨学科研讨会”在解放军总医院第八医学中心召开。
在研讨会上,来自主办单位、承办单位和解放军总医院第八医学中心,第四医学中心,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北京体育大学,Hansa国际理疗体系,归位瑜伽等单位的领导、专家、学者、企业家代表共聚一堂,围绕瑜伽与老年人健康促进展开深入交流和探讨。
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副秘书长高宏表示:新时代养老,已由生活必须型向享受型、发展型、参与型转变,由被动医疗向主动健康转变。瑜伽运动因为拥有良好群众基础,所以在提高老年人健康意识,实现老年人主动健康上,可发挥重要作用,因此建立并完善面向中老年任的瑜伽课程意义重大,学会将充分发挥自身多学科、跨学科、交叉学科优势,开发优质课程,助推医学与瑜伽运动的有机结合。
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项目部主任王伟表示,中老年人的健康问题备受关注和重视,为助力老年人的健康维护、疾病预防和康复治疗,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愿意发挥公益基金会的平台优势、资源优势,与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等单位一起,共同推动中老年瑜伽运动的研究,以及瑜伽运动在老年人群中的普及,提高他们主动维护自身健康的意识和能力。
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会员和分支机构管理部主任杨娜表示,瑜伽运动的研究,需要更多领域、更多学科的专家参与,学会愿意与分支机构和领域的专家一起,共同完成中老年瑜伽理论体系、课程体系的构建,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学科指南、运动指南,用于指导中老年瑜伽实践。
解放军总医院第八医学中心老年科主任王亮指出,瑜伽运动包含呼吸训练、体式训练、冥想放松,是身体、心理、精神和谐统一的全身性、系统性运动,国内外研究都证明:瑜伽在改善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等方面均有积极作用。伴随健康观念的转变,越来越多的中老年人,也都认识到了瑜伽运动对健康的促进作用,但是因为缺乏标准化、体系化、规范化的研究成果,所以无法给他们提供正确的健康指导,因此需要各行业专家共同努力,共同完成这项工作,让瑜伽运动惠及更多老年人。
解放军总医院第八医学中心骨科中心主任陶笙认为,瑜伽特别注重动作与呼吸的配合,因此在改善中老年人心肺功能、肌少症等方面意义重大。这就要求我们在瑜伽动作设计上,要有针对性、协调性,每个动作,都要凸显它对应的锻炼价值来,从而起到改善和强化心肺、骨骼、神经的作用。
解放军总医院第八医学中心骨科中心副教授罗展鹏表示,临床患者除了药物和手术治疗外,更需要康复训练和功能锻炼。瑜伽因为体式众多,有难有易,强度可调,自我感受明显,因此可作为康复训练、功能锻炼重要工具。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张润云对中老年瑜伽提出新的思考,认为中老年瑜伽需要与中医文化融合,结合中医五行、经络做出新的尝试,促进瑜伽运动发挥更大效用。
解放军总医院第四医学中心风湿免疫科主任周惠琼认为,中老年瑜伽课程体系的设计,应满足不同人群的健康需求,不仅低龄高能老人可以锻炼,高龄失能老人,甚至年轻人都可以根据自身实际需求进行锻炼。
解放军总医院第八医学中心呼吸科主任李红梅指出,有效的锻炼不仅需要正确的理论知识,切实可行的方法,还需要骨干力量的带领。所以中老年瑜伽项目,不仅要重视理论研究、课程体系研究,还需重视行业骨干培养,充分发挥他们的,让更多的中老年人了解瑜伽,爱上瑜伽。
北京体育大动医学与康复学院教授王艳表示,将瑜伽运动融入到临床,制订中老年瑜伽课程体系和相关指南,应对瑜伽分层次、分类别开发,可根据不同年龄段的需求开发瑜伽类型,对各项瑜伽项目进行有效设计和应用,扩大老年瑜伽的辐射范围。构建出以中老年人为主体的中老年瑜伽课程体系,推动中老年人由经验性健身向科学性健身的转变,让中老年人在进行健身运动时有明确的健康指南,进而通过这些可操作型的定量化内容,加强对中老年人的健身指导与评估,不断提升中老年人健康素养水平,实现“健康老龄化”“积极老龄化”的目标。
归位瑜伽联合创始人唐美华表示,中老年瑜伽项目将瑜伽服务群体扩大到中老年群体,瑜伽和医学交叉研究,提高瑜伽的深度和广度。将瑜伽理论和方法JN江南,移植到国内并根据国人的健康理念将之本土化。
Hansa国际理疗体系中国区总负责人云兮认为,瑜伽是适合所有人练习的运动项目,但大部分人都存在刻板印象,认为瑜伽只适合女性练习并且需要非常好的柔韧性,认为瑜伽就是做很多高难度动作,这些误解让很多人将瑜伽拒之门外。中老年瑜伽项目提高大众对瑜伽的认知,让更多的中年人直观的了解和正视瑜伽,从瑜伽中感受到健康养生理疗的益处。